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
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一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■★★◆◆,通过“扩先提中治软★◆■■”行动◆★,建立★■◆◆★“红旗支部”与“后进支部◆◆◆★■”结对共建机制,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;二是实施村级组织“大岗位制”,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。2024年至今,培养10名致富带头人,以“头雁效应”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;三是在抢险救灾、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中,党员带头示范,形成“支部引领、党员冲锋、群众参与”的共治格局。
一是依托省级“一村一品”高原特色反季节蔬菜产业优势★◆■,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★◆■,构建以高原特色产业为“龙头”,以红色资源、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■★★■;二是推广■◆★“党组织+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■◆■◆”模式,引进岗曲生物◆◆★◆◆、禾妙生物、北啸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企业★◆★★◆■,发展高原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★◆◆◆■★,带动就近务工20000余人次,带动农户增收240余万元◆◆。康司产业园区、禾妙生物基地等带动土地流转3000余亩,约达48%◆■◆★■★。2024年◆■★◆◆,团结村党总支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余万元,预计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50万元,收益金将用于困难群体■■★◆★、贫困学生帮扶;三是经村“两委■◆◆■”共同商议■◆,探索★■■◆“双绑★◆”新模式。团结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脱贫户签订种养殖业协议,以集体经济收益发挥“造血”功能★★■★◆,利用集体经济收益购置土豆苗、猪苗■◆★,发放给脱贫户,后期进行不低于市场价收购,降低脱贫户产业成本,减少脱贫户收购环节及成本◆■★,提升群众满意度★■◆。2024年村集体经济共计投入30200元,预计为22户脱贫户增收155600元★■。绑定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有意愿的原脱贫户22户81人(含监测户1户1人)■■★,“双绑率■◆■★◆◆”达90%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◆■★★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一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◆★★★,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组建新时代感党恩志愿服务队★◆■★、巾帼志愿服务队,开展政策宣讲★★◆■◆、文艺演出等活动;二是创新“积分超市★◆◆■”“红黑榜”等机制◆◆,2024年以来团结村“两委★■★★”及驻村工作队在原有积分制活动基础上提质扩面◆★■★,将移风易俗★◆■■★、教育培训、环境治理、文明家庭等内容纳入■◆◆■■“积分超市”加分范围。2023年至2024年■★★,共计80户农户受到奖励◆◆■,共计兑换资金约32000元;三是表彰先进,树立典型★■。评选“民族团结示范家庭”“好婆婆”◆◆■★“好媳妇”等典型,以文明乡风赋能基层治理◆■■◆;四是通过★■★“火塘会”“院坝会”■★◆■“牧场上的党课★◆■■★”等形式宣讲党的政策■★★,引导群众听党话、感党恩■■、跟党走,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◆★◆■。
一是深入践行“两山◆★◆”理论■■◆,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党员群众合力清理水源地、沿路垃圾,修复生态脆弱区;二是推进“厕所革命”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,建立★■■“支部推动、党员促动、党群互动”机制,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到■★■◆■★“党员先锋林”参加植树造林及村组环境整治等★■◆,实现村庄绿化美化◆■■★★;三是推行网格化管理■★◆,划分村级网格1个、组级网格12个,配备1名网格长◆★■■★,22名网格员,确保环境问题动态清零★◆★■★◆。
近年来★◆■◆,小中甸镇团结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★◆◆,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■★,围绕“五大振兴■◆★”谋篇布局,通过组织强基、产业富民◆■★■、人才赋能■■、生态塑形、文化铸魂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,在◆◆■“五大振兴◆■■”中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双赢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并进★■。
原标题:《红色引擎激活乡村热土 党建引领绘就振兴画卷 ——小中甸镇团结村党总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案例》
一是实施“领头雁”培养工程,推荐优秀人才到镇■■★■“青年人才党支部”锻炼,2024年储备村党组织后备力量3名,实现“一村多名大学生”全覆盖;二是依托“党员基本培训◆■★■”“高原牧区流动党校”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◆■◆★、法律法规★★★★■■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■■■★★;三是举办党务工作者、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各类培训★■★◆,村组干部政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明显提升★◆。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,推动基层干部开阔眼界★◆。